|
哺乳动物小组定期为设置于米埔及香港湿地公园的蝙蝠箱进行监察,了解蝙蝠箱的使用情况。除蝙蝠之外,我们亦不时发现不同种类的不速之客进驻蝙蝠箱,最常见的物种包括蚂蚁、马蜂、胡蜂、蜘蛛、斑腿泛树蛙、壁虎等等。就以米埔自然保护区内其中一个多层式蝙蝠箱为例,第一及第二层成为了棕马蜂(Polistes gigas)、家马蜂(Polistes jokahamae)及果马蜂(Polistes olivaceus)的避寒中心;第三及第四层则成为数十只东亚家蝠(Pipistrellus abramus)的安乐窝;左右两层也为中国壁虎(Gekko chinensis)提供了聚居点,充分展示了蝙蝠箱的生物多样性!有时候,东亚家蝠甚至会与棕马蜂或中国壁虎成为室友,在同一夹层生活。由此可见,在同一个蝙蝠箱内,不同物种可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,和谐共存。但是,在大自然中,亦有些物种会较为霸道,双齿多刺蚁(Polyrhachis dives)便是其中一个例子。这物种经常使用蝙幅箱做巢、巢甚至会覆盖整个蝙蝠箱,令蝙蝠和其他物种无法使用。以上都是一些颇为常见的例子,但是,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位完全在意料之外的客人!
在2015年12月初,我们如常到湿地公园进行监察蝙蝠箱,发现其中一个设置在树干上的蝙蝠箱,入口被树叶及枯枝封闭着,心想又来了什么不速之客吗?我小心翼翼地把蝙蝠箱底部的扇门打开,松散的树叶及枯枝随即徐徐落下,一股熟悉的气味渐渐散发出来……应该是老鼠的气味,是我们经常于小型哺乳动物普查期间闻到的气味!我用电筒一照,果然如此,一只体形颇大的老鼠用四肢撑着蝙蝠箱的内壁不肯离开!我立刻拿起相机拍下这个难得的情况!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蝙蝠箱内发现蝙蝠以外的哺乳类动物记录!可惜的是,我只拍了数张相片,这位客人便跳进草丛中逃走了,还来不及分辨牠的品种!希望下次普查时能再次遇上牠吧!
(图片:与棕马蜂同住的东亚家蝠(上图),被双齿多刺蚁进驻的蝙蝠箱(中图),以及居住在蝙蝠箱中的老鼠(下图)) |
|
|
|
|
记得我们之前提及过为猴子佩戴全球定位系统(GPS)颈圈吗?颈圈以卫星定位追踪及记录猴子出没位置,让我们更了解猴群在郊野活动的情况。除了猴子,我们亦有为其他野生动物佩戴GPS颈圈,当中包括两只误闯民居的果子狸,牠们都是意外地被捕获,并转交本署安排野放。这两只果子狸经兽医检查后,确认健康情况良好,然后戴上GPS颈圈,才被放归于远离民居的郊区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果子狸身型比猴子细小,用于牠们身上的GPS颈圈须要较细小及轻巧,所以不能像用于猴子的颈圈般通过手机网络接收数据,追踪时间也较短,定位成功率亦较低。接收果子狸颈圈的定位数据时,我们必须在野外使用天线追踪颈圈发出的甚高频(VHF)信号,再凭信号的方向追踪颈圈所在位置,并需不断走近颈圈,直至走到距离颈圈五百米范围内,再以手持终端器下载数据。现场如有障碍物阻挡信号,我们便需要更接近颈圈才可下载数据。加上动物可能会不断移动,要找到VHF信号,有时候真的有如大海捞针,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!
记得最初追踪其中一只果子狸的时候,因为该处山多,信号容易受阻挡,信号接收范围亦较小,我们花了两天在野放地点及捕获地点周边搜寻,亦曾走到山上尝试在高点接收颈圈发出的VHF信号,但就连一点微弱的信号都没有收到,最终无功而回。第三天,我们又再从野放地点、捕获地点一带及高点搜索,但依然没有信号。在失望的同时,我们决定加大搜寻范围,所以一路开车一路搜寻!当我们开车到离开野放地点2.5公里左右,接收器突然发出微弱的声响,终于找到信号了!我们随即下车追踪信号,走了不远,信号突然增强,这果子狸一定是躲在路旁的树林内!追了好几天,终于可下载定位数据了,大家都非常高兴!
根据下载所得的数据数据显示,两只戴上颈圈的果子狸放归后,不约而同由远离民居的郊区走回民居附近,当中有一只只花了一天,大约走了3.5公里,便跑回原先被捕获的地点!追踪期间,我们亦发现这两只果子狸大多在市区边缘的树林出没,牠们好像适应了在接近民居的树林生活呢!
(相片:用于果子狸的全球定位系统颈圈(上图),为果子狸佩戴颈圈(中图),以及野放佩戴上颈圈的果子狸(下图))
|
|
|
|
|